一、专业(领域)简介
由williamhill官方网站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与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微电子”)合作,依托软件工程与光学两大学科,以光刻机关键技术和基础软件为重点方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发展前沿和关键领域,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的对接,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结合我国IT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中科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师资团队为依托,将软件工程与大规模集成电路、EDA 软件、光刻机等国家和地方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相结合,发挥组织科研优势,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创新科研模式与组织形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推动光刻机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
二、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研究生(以下简称“专项研究生”)培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产业链安全,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坚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强烈责任担当,具备多学科背景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国际视野宽阔,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理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
(二)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在软件工程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设计、实施、研发、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国际化视野,成为国家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四)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形式及修业年限
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直博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 (含休学)为7年。
四、培养方式
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攻关关键科学问题,强调技术成果转化,确立了从产业需求到科学问题,到原型系统,再回到产业需求的螺旋式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
(一)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环节按照“2+3”方式安排,原则上第1-2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第3年起在企业专业实践,并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发和技术攻关,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二)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工作,可采取依托在研合作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需求项目或者企业自研项目等方式开展联合培养。
(1)在研合作科研项目:企业与学校已联合申报并立项的重大工程技术项目;
(2)“揭榜挂帅”需求项目:学院组织导师对接企业发布的工程技术项目需求;
(3)企业自研项目:企业正在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装备工程、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企业自主立项的重点工程或者科研项目等。
(三)双导师(组)制
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导师(组)制。邀请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全程深入参与课程教学与学生指导,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专项研究生,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课程学习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定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专业实践和项目研究以企业导师指导为主,校内导师定期了解情况,可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企业导师全程深度参与论文指导。专项研究生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开发和应用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导师(组)的安排,专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撰写可在企业完成,由双导师(组)共同指导。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以及相关的工作成果。学位论文须通过评审及答辩。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
研究生在培养环节审核前应完成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公共通识课4学分,学位基础课3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专业实践12学分。课程设置见下表。
(一)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
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研究生参加院系组织的相关专题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研究生培养系统-培养环节的“学术规范测试”,测试合格方可进行论文开题。
(二)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修环节。根据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工程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的培养目标,要求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阶段后进行专业实践,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设置
(1)主体、主要形式和起讫时间
专业实践全过程由企业负责,实践项目由企业提出并经学校确认,范围包括(不限于)在研合作项目、“揭榜挂帅”需求项目以及企业自研项目。专业实践实行工学交替模式,一般在第3-4学年进行。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前完成专业实践。
(2)内容和工作量
专项研究生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参与或承担1-2个具有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工程攻关项目,具体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导师(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专业实践计划》。
(3)主要实践单位: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成果与评价
(1)成果形式
根据导师(组)要求,撰写专业实践报告。
(2)成果定义与使用
专业实践结束后须提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总结报告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也可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3)成果考核与评价
导师(组)重点审核学生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任务情况、取得的专业实践成效等,并给出审核意见。专业实践考核通过者,可进入论文答辩资格审核阶段;考核不通过者,需提出书面申请,经校内外导师组批准后延长专业实践时间,完成项目、通过考核后,方能进入论文答辩资格审核阶段。不参加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实践未通过的博士生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毕业。专业实践考核两次不通过者按肄业、退学等处理。
(三)学位论文(成果)
1. 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体系
(1)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须与专业实践紧密联系,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深度和充足的工作量,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位论文成果形式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表明研究生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学位论文须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由校企双导师(组)共同署名。
(2)评价指标体系
全日制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1)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系所属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目的明确;具有必要性;具有应用前景。
2)内容:对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论述清晰准确,发展趋势判断合理;研究资料与数据全面、可靠。研究思路清晰,方案设计可行;资料与数据分析科学、准确。
3)工作量:设计工作量饱满;具有一定难度。
4)成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体现作者的新思路或新见解。
5)撰写及规范性:表述简洁、规范;能够反映应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或逻辑性;文字表达清晰,图表、公式规范。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权威性、规范性。
2.开题、预审
(1)开题
专项研究生一般应于第六学期完成论文开题工作。应根据企业工程技术实践项目开展学位论文选题。拟开展的学位论文研究应具有理论深度和先进性,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选题范围主要涵盖(不限于)以下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选题范围进行调整:
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和研究;
5)工程设计与实施;
6)技术标准制定;
7)其他同等水平的工程应用类研究。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综述、研究基础、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工作重点、难点及计划进度、预期成果等。
校内外导师组织3或5人专家组对专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开展论文开题答辩,答辩通过后,相关研发与论文撰写时间应不少于两年。论文开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后续环节。
学位论文原则上不能以涉密内容为研究对象。如论文确实涉及涉密内容,应在论文开题时提出申请,否则一律不予保密处理。
(2)预审(含预答辩)
博士生须在学位论文进入答辩资格审核前进行预答辩,由导师(组)组织,须在学位论文评阅盲审前1个月通过预答辩。合格者可进入后续环节。不合格者,须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组)审阅同意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修改后的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论文预审。预审通过者,方可进入正式答辩申请环节。未通过者需结合反馈意见,并在导师(组)指导下修改论文,可在规定时间内再次提交论文进行二次预审,通过者可进入正式答辩申请环节,仍未通过者,需修改论文半年以上再次申请。
3.正式审查与答辩
(1)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非涉密论文重复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按照《williamhill官方网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重合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执行,不合格者无法进入答辩环节。涉密论文由论文作者及校企导师(组)把关,如被查实有重大学术不端情况,将加重处罚力度,并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后果。
(2)盲审与评阅
非涉密学位论文需提交盲审,盲审未通过者,无法进行答辩。涉密学位论文不提交盲审,但应参照相关标准,在做好相关保密措施的前提下,相应提高论文评阅数量。专项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由5位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企业专家应占半数以上。评阅未通过者,无法进行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与评阅中任一总分在60-70分之间,论文经修改后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答辩。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在审查论文作者的学位申请时将重点讨论。
(3)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双方联合组织专家开展,答辩委员会须至少由5位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企业专家应占半数以上。论文指导教师不可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评阅人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能占答辩委员会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及以上。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具有博士学位者或中级以上职称者担任。
盲审、评阅通过,并获准答辩的申请人,应按批准的时间按时答辩,无故未举行答辩,且时间超过半年者,如再申请答辩,须重新进行盲审、评阅和答辩申请。
(四)其他培养环节
1.年度报告
每学年末,博士生填写《williamhill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学习与科研年度报告表》,汇报本学年的学业、科研与论文进展,经导师(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提交备案。年度报告考核成绩如实记载,未通过者可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
2.资格考试
(1)准入条件
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前,均需参加资格考试。采取面试方式考核,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资格考试,不晚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2)考核要求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重点考查博士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考核小组由至少5名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企业专家组成,须至少有1名企业界专家,设主任1名,另设秘书1名。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资格考试的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通过资格考试的博士生,方可进行论文开题。第一次未通过者,半年后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第二次仍未通过者(含主动放弃者),专项直博研究生经本人申请,联合培养企业、学院和学校批准后改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硕士学位,颁发硕士毕业证书。
3.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开题一年内,进行中期检查,并向导师(组)提交中期考核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阶段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开题报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进行说明,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进行阐述。
六、培养环节审核
学校层面培养环节的审核包含学术规范测试、课程审核、专业实践审核与学位论文开题审核四部分。应前导压力,各环节应随时完成、随时审核,不得晚于基本学习年限内倒数第二学期末完成。
学术规范测试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系统测试。
课程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专业实践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实践工作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审核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单位组织的学位论文开题答辩。
培养环节审核通过者,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审查阶段。
七、创新成果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成果形式包括科技奖励、行业标准、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公开发表的与重大专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署名williamhill官方网站,并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一)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并提供该专利实施效果的证明,williamhill官方网站是专利共同拥有人;
(二)以排名前五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一项,或者排名前十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一项;
(三)行业领域认可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四)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重要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
(五)其他被学校及联合培养企业共同认可的创新成果。
八、学位申请与授予
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可授予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最少修 读学分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 | 直博:5 | TYKC0921101016 | 博士英语演讲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2选1 |
TYKC0921101017 | 博士学术英语写作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2选1 | ||
TYKC0322201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必修 | ||
ME006010201001 | 工程伦理 | 1 | 第一学年 春季学期 | 必修 | ||
公共通识课 | 直博:4 | MEI09511201001 | 系统思维与系统工程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必修 |
MEI02811201002 | 数理基础2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必修 | ||
MEI00011201001 | 工程领域前沿讲座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4选2 | ||
MEI06412201001 | 工程经济学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4选2 | ||
MEI06412201002 | 工程管理与领导力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4选2 | ||
MEI01611201002 | 社会心理学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4选2 | ||
学位基础课 (必修) | 直博:3 | MEI06021202001 | 光刻机原理与软件 | 3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必选 |
专业必修课 (必修) | 直博:5 | SWEN6011202003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SWEN6021102010 | 软件架构设计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SWEN6011102026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SWEN6011102003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3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专业选修课 (选修) | 直博:5 | SWEN6011102013 | 可信软件开发方法 | 3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SWEN6021102012 | 进程代数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SWEN6021102028 | 系统安全技术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SWEN6021102023 | 机器学习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SWEN6021102021 | 程序验证方法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EI6011202002 | 高维数据分析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MEI06012202006 | 机器人技术 | 3 | 第一学年 春季学期 | |||
MEI06011202008 | 通信系统编码技术 | 3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EI6011202001 | 机器学习中的优化方法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MEI06011202010 | 区块链原理与应用 | 3 | 第一学年 春季学期 | |||
MEI06011202021 | 大模型与智能软件系统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MEI06011202020 | 物联网与智能系统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SWEN6021102030 | 需求工程方法 | 3 | 第一学年 春季学期 | |||
SWEN6021102029 | 模型驱动式智能系统设计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EI06011202022 | 基于鸿蒙生态的智能应用设计和开发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EI03511202007 | 基于鸿蒙OS的云边端协同计算原理及应用 | 2 | 第一学年 春季学期 | |||
MEI03711202013 | OpenHarmony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EI06011202019 | 工业软件智能开发方法 | 2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MEI06011202018 | 区块链技术与商业应用 | 3 |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 |||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 | 直博:12 |